- 销售一部:王经理
- 销售电话:18672222488
- 销售二部:刘经理
- 销售电话:13451281322
- 销售三部:王经理
- 销售电话:13872882215
- 固定电话:0722-7029866
- 固话传真:0722-3220988
- 微信公众号:wxq18672222488
- 在线咨询:18672222488
- 企业邮箱:clqcdy@163.com
随州专用汽车行业分析
汽车机械作为随州第一大支柱产业,拥有专汽及零部件生产企业170多家,具有生产资质的就有20家。今年1至8月,全市专汽规模企业生产各类汽车4.54万辆,同比增长17.48%;随州市汽车机械实现产值139.91亿元,同比增长39.54%,大大高于全国增速。
随州专汽产品众多,拥有专用运输、工程建设、特种作业等各种大类的专用汽车产品500多种,占到全国专汽品种的五分之一,其品系千差万别,利润也高低不一。 比如载重3吨的洒水车,底盘需6万余元,上装洒水罐需投入3万元,人工费6000余元、运送费2000多元,但市场售价只有10万元,一台利润1000元左右,一个月可以生产20多台。而50吨位清障车,底盘60余万元,上装80多万元,人工费1万多元,售价170多万元,利润30多万元,一个月能生产2台。 在湖北程力专用汽车公司看到,环卫车、消防车、道路清障车和高空作业车停满厂区。该公司王经理介绍,4大类中消防车、道路清障车利润较高,一辆车毛利润有五六万元,甚至十几万,较低的是环卫车系列产品,每辆利润几千元。总装车间主任说:“15吨的清障车需要300多道工序,生产周期7天;环卫车工序160道,只有清障车的一半,但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却低多了。” 同一类车型,因生产工艺、技术含量不同,利润也不同。据湖北航天双龙公司总经理尹俊峰介绍,他们主要生产高技术含量的混凝土搅拌车、油罐车等,利润率8%左右,新产品30%,一辆售价50万元搅拌车,利润4万元至15万元不等。 专汽及其零部件,不同市场、内销与外销,利润率也不同,湖北全力集团副总经理黄正涛说,外销的利润要比内销高出3%至5%。 目前,随州市生产的罐式车、环卫车产销量均居全国第一,但利润低。 造成利润差距大的原因何在?市国资委主任布厚伟一语中的,主要是产品核心竞争力弱所致,新产品、新市场开发不足,低水平投入和重复性建设生产。 而高附加值产品,利润也高。比如我市企业制造的20吨道路清障车,每辆利润10万元左右,而奥马新研发的50吨的道路清障车,每辆利润30多万元。这种新产品填补了随州乃至同类产品空白,关键技术在于旋转齿盘,加工难度大,精准度要求严格,需要400多道工序。 今年国内专汽市场整体疲软,随州低端车订单减少,产销严重滑坡,高端车订单稳定。航天双龙接连收到大订单,1至8月该公司销售6.14亿元,出口1000万美元,同比均大幅增长。 拥有自主研制能力,错位研发独特品种,是专汽实现高利润的保证。教练车、洒水车、垃圾车等都属于“三低”(即低科技含量、低价格、低利润)产品,目前我市70%的专汽企业都在生产,不过60%的企业有独特的“三高”产品,如齐星的电视转播车和献血车、双龙的混凝土搅拌车、程力的高空作业车等,在本地都具有独创性,错位发展,有的每辆利润多达几十万元。 科技投入决定产品利润。调查发现,随州专汽产业科技投入不多、高科技人才短缺、产品结构不合理,众多企业瞄准中低端市场,互相杀价,诚信缺失,都制约了利润提高和产业升级。所幸随州专汽行业整顿规范正紧张推进。 其实,随州专汽利润空间很大,应加大差异化发展,研发更高端、更新型的品种,如液态和气态运输车、采矿车、禽畜动物车、冷冻冷藏车、易燃易爆或剧毒危险品专用车等,走向高端化,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。 随州专汽产业,提档升级的关键就是加大研发投入,提高产品技术含量,抢占高端市场。目前,不少校企联合研发新品,增加了科技投入,开辟了新市场。 湖北楚胜与武汉理工大合作,研发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“三轴空气气囊悬架半挂运油车”,填补了行业空白,产品在高端市场欧美地区看好;湖北合力与武汉大学研制的道路检测车,全国首创,单台售价300多万元,因掌控了核心技术,利润大得惊人。 随州专汽产业如今产业链日趋完善,但汽车底盘、发动机,零部件中变速箱和车桥等,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能力还比较欠缺。新楚风、东风随专虽具有底盘生产能力,但本地配套量不大,90%的企业所用底盘仍是对市外采购,“高利润”都被外地企业赚取,自己只能赚改装汽车上装部分的 “小利润”。 攀高结贵、嫁接重组,是专汽产业提档升级的一种捷径,可以赚“大钱”。专汽企业通过与国内外驰名企业合作,引进更多的底盘、发动机生产企业,掌控核心技术和核心利润;引进先进设备、工艺、技术、管理等,可以整体提升产业水平。所幸中国恒天、柳州汽车已入驻随州,随州专汽产业发展的春天指日可待。 中国专汽之都,要在装备水平、产品研发、科技投入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,领航着中国专用汽车行业发展。每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,都要不遗余力加大科研投入,引进高精尖人才,不断地研制新品,方可壮大和提升整个产业。 |